炎熱的三伏天怎么才能防暑降溫呢?你覺得伏天吃羊肉怎么樣?很多人會說啦,冬季吃羊肉都會上火,夏季吃羊肉豈不是火上澆油。中醫介紹,伏天吃羊肉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養生方法,還能起到冬 病夏治的功效。那么,炎熱的三伏天怎么才能防暑降溫呢?下面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伏天吃伏羊,熱食也養生
所謂伏羊,即入伏以后的羊肉。上海郊區當地人將“羊肉燒酒”當作一種夏季養生之法,許多人至今保留著三伏天天天吃羊肉、喝燒酒的習慣。
事實上,上海不少郊區伏天吃羊肉的習俗由來已久,而且按當地人的說法,越是天熱就越要多吃羊肉,所以越是伏天羊肉越是火。當地還流傳著“伏羊一碗湯,不用開藥方”的養身之談。羊肉性 溫,三伏天吃羊肉,再喝上一杯燒酒,吃后全身大汗淋漓,據說可“驅散五臟積熱,釋放體內毒素”。
三伏天吃羊肉養陽
根據中醫“春夏養陽、秋冬養陰”的傳統,三伏天里吃羊肉,有一定的養生依據。春夏吃羊肉養陽,等到冬天,手腳不易冰冷。有些人伏天時內有積熱,食用羊肉湯后,全身大汗淋漓,可驅走五 臟積熱。不過,凡事都講究一個度,伏天吃羊肉并非多多易善,也并非人人都適合這樣的養生方法,尤其是一些熱性體質的人,切莫隨意嘗試。
三伏天品食羊肉俗稱“伏羊”,歷史傳說最早可追溯到堯舜時期。我國魯西南、蘇北、皖北、豫東等地區的人們認為此法能“以熱治熱、發汗排毒”,長久以來流傳著“夏天伏羊一碗湯,不用神 醫開藥方”“大暑吃羊肉湯,冬天不用穿絨衫”的說法。
冬病夏治喝羊湯
中醫有‘冬病夏治’傳統,‘冬病’是指一些與陽氣不足有關的病。所謂陽氣不足,導致寒從內生,即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,如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、支氣管哮喘、腹瀉、風濕痹 證及胃虛、陽痿等陽虛癥。據《本草從新》記載:‘羊肉能補虛勞,益氣力,壯陽道,開胃健力。’三伏天是全年氣溫、濕度最高的季節,此季節人體陽氣也最為充足,加之自然界也是一派火熱,喝羊 湯可以形成‘內外夾擊’,使體內寒氣驅逐體外,能起到溫中散寒、溫補氣血的功效,因而夏季是 ‘冬病’最佳的治療時機。
用補益方法,增強身體抵抗力,可以減少慢性病的冬季發作!饵S帝內經》有記載:“圣人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。”可見對于那些需要冬病夏治的患者來說,適時多吃羊肉可以祛濕氣、避寒冷、 暖胃生津,起到保護胃腸的作用。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過,年老時體弱多病,是因為少壯時太貪涼。因此,在夏天適當的吃點熱性食物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的。從中醫營養學的角度看,羊肉味甘性溫,可 益氣補虛,補血助陽,促進血液循環,增強御寒能力,歷來被視為補陽佳品。
喝羊湯需分體質
對于夏天進補,有些人會有疑慮,認為夏天出汗,進補后都會隨汗流出,補了也是枉然。其實不然,人的軀體猶如一口井,夏天外面氣溫雖然很熱,但對身體虛寒的人,如果能受補,那就會出現 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古代醫學家曾有告誡:“暑邪極易耗氣傷津,使人正氣不足而引發各種虛癥。”“盛則泄之,虛則補之,熱則疾之,寒則留之,陷下則灸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。”
谷凌云強調:“根據中醫‘虛則補之’的原則,適當合理的‘三伏進補’可以提高人的身體素質,關鍵問題是要分清虛實、對癥補益。”
還有一些觀念需要更正,“所謂‘三伏進補’并非僅指服用多少營養或滋補藥品,而是指對身體機能進行全面的康復和調理。我國歷代養生學家主張,人欲安度炎夏,必須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及 本人的生活習慣,將神補、藥補、食補三者有機配合,靈活運用,方可收到預期的效果。”
雖然羊肉湯對抑制一些易冬季發作的慢性病有益,但也不能毫無節制地食用。應遵循‘虛’則補之和‘需’則補之的原則。伏羊要根據不同的體質,具體問題具體分析。羊肉藥性為味甘、性熱、 歸脾、胃、腎經;功效是溫中健脾、補腎壯陽、益氣養血。因此,對于中焦虛寒、氣血虛弱及腎陽不足者較為適宜。熱性體質的人不但夏季不適宜喝羊湯,即使冬季進食羊肉也應根據不同情況而定,對于 實熱、陽亢及內火勝者不宜食用。
伏天吃羊肉效果怎么樣?以上為大家介紹了伏天吃羊肉的好處,但是需要提醒大家,羊肉屬大熱之品,如果身體出現了上火的癥狀,那么我們就不要再吃羊肉了。
養生講究入初伏要吃“苦”
怎樣正確喝涼茶才是對的